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非遗绍兴丨竹编:指尖上的芭蕾

发布时间:2017-09-20 10:21:4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郑培庚 通讯员 吴小好 欧豪

  浙江在线-绍兴频道9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培庚 通讯员 吴小好 欧豪)“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轼对竹子的评价。显然,作为天地间颇具灵气的存在,竹子作为观赏植物、作为文学意象,亦或是高洁品格的象征,被人们所推崇赞许。同时,竹子作为实体的存在,经巧手百折千回编织成的竹制品,因而产生了一批民间竹编手艺人,渐渐形成了关于竹子的产业——竹编,以及后来形成的竹编文化。

  竹编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利用竹子,劈篾编织成各类实用竹器具,还可以制成各类竹编工艺品,如屏风、壁挂等。在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新昌竹编作品《地震仪》在2000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该奖相当于文化产业界“奥斯卡”金奖。

  地震仪

  刘毅出生于1972年,浙江新昌人,大专学历,工艺美术师,新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竹编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艺,已有二十六个年头。2011年,刘毅与父亲刘国才一起创办了新昌县青藤轩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以竹编、根雕、玉石加工等为业务。

  刘毅父亲刘国才

  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大奖,其中竹编《天坛》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同时入围“艾林?国际”工艺品精品奖。此外,竹编《万春亭》在2015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竹编《腾王阁》获“2016年第六届中国木(竹)雕展”优秀作品金奖,并授予金雕手称号。

  新昌县隶属浙江省绍兴市,竹类资源很丰富。“新昌竹编在殷商时代就已问世,素以造型优美、编织精巧、实用与欣赏兼备而驰名中外。上世纪80-90年代,新昌竹编与嵊州、东阳齐名,列中国同行之首。”刘毅说,竹编行业在历史上以作坊形式存在,几千年来,其工艺以父子相承、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发展,新昌竹编也是如此。竹编作品《地震仪》就是由刘毅与他父亲刘国才和几位老师傅一同完成的。

  竹编《地震仪》以汉代张衡的地动仪为原型,按2:1比例创作,高200厘米,宽128厘米,以竹为原料,手工劈丝,并运用竹丝经纬对换法,综合串丝、翻簧、微雕、精雕、双面雕等技法编制而成,细致入微且又富丽壮观。上面有几条作势欲飞的“龙”,头角峥嵘,圆睁双目,呲牙咧嘴,一下子就吸引了记者。刘毅见状,伸手轻抚龙身上的鳞片,告诉记者:“‘地震仪’上的这八条龙,制作起来是最费时费力的!”虽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但没想到能在文博会上拿到特别金奖。除了竹编《地震仪》获大奖外,他的青藤轩工艺品有限公司还在文博会上收获了200多万元的意向订单,可谓是名利双收。

  据刘毅介绍,完成一件竹编工艺制品,需要描图、制作模型、选材、劈篾、编织、上色、上漆等一系列工艺流程。目前,掌握全套工艺的人在新昌寥寥无几。刘毅作为新昌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几年一直在新昌当地小学、中学、职高等竹编教学性传承基地传授技艺。

  近年来,新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文化+”形式,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加大宣传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新昌竹编工艺是一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给人以美的想象和启迪的民间工艺,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结晶。在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竹编艺人,如今已被列入绍兴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标签: 编辑: 干婧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