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穿过迎恩门、漫步古纤道 运河边能否形成博物馆集群

发布时间:2018-01-21 10:57:55 来源: 绍兴晚报 王敏霞

  穿过迎恩门、漫步古纤道,来到浙东运河绍兴段中的“运河园”,你会看到这里的石板路、桥、亭子,都烙着绍兴的历史印记。2500年前,越王勾践修凿“山阴古水道”,形成了最原始的浙东大运河绍兴段。

  那么,随着绍兴运河文化带规划和建设的推进,在有着浓重越文化元素的“运河园”内,是否能够打造出一个与运河文化相配的博物馆集群呢?

  运河之水 流淌文化之路

  浙东运河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南端,是我国现存大运河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河段,更是越文化发展的核心地。由此孕育出的名人文化、历史故事、人文传说,一直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

  绍兴市鉴湖文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对浙东运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说:“我们这里有古桥、古镇、古船、青瓷、戏曲……各种传统文化、传统产业都与运河息息相关。”大运河文化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是对河道、桥闸、文化遗址、沿岸产业等文化的再梳理和保护。这些文化也是过去绍兴城重要的组成部分,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现在,运河绍兴段周边文化遗存的梳理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根据市发改委对运河文化带的总体规划,首先是对运河进行线性、立体性、系统性和原真性的保护。其次就是生态规划建设,通过绿化园林建设,把运河沿线一带建造成一个生态化的“大花园”,从中挖掘出更多文化遗迹,加以传承和保护。在该规划方案中,还把运河沿岸50~100米的地方划分为核心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其中包含了绍兴的诸多景点,比如大禹陵、东湖、兰亭等。另外,要做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浙东运河绍兴段途经钱清镇、柯桥街道、阮社、皋埠镇、陶堰镇,再到上虞的东关街道及驿亭镇附近,一条运河穿起的是周边无数的古镇,这样的旅游线路极具分量,将是今后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心之一。

  运河文化带建设势必会带动传统产业的挖掘、改造和提升,有些绍兴传统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会有所恢复,这对于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条以大运河为主脉络的越文化旅游线路。”邱志荣说。

   荡涤千年 集合运河元素

  走在风景秀丽的运河园,巧妙布置的古桥、古牌楼、断壁残垣的老宅石柱,以及供你半路歇脚的古凉亭等等,都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脚下的石板有的还是从河道里挖出来的。”邱志荣说,在“运河园”建造过程中收集了一大批老条石、老石板及一批被拆除散落的古石亭、古桥、古文化遗存等石构件,然后进行组合搭构,使运河园在展示浙东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沿河风情之余,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印记。

  绍兴因为水多,所以桥多、船多、石板多,目前桥梁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几十座石桥向世人展示东方水城的风采。绍兴市古桥学会秘书长罗关洲说:“绍兴素来就有‘古桥博物馆’的美誉。绍兴现存石桥704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他说,在浙东运河上,古桥数量更是不少,明代的太平桥、融光桥,清代的泾口大桥,再加上广宁桥,这四座古立交桥更是形成了古运河上的立交桥群。罗关洲表示,浙东运河上的绍兴古桥建造技艺在当时是世界顶尖的,所以打造一座古桥博物馆非常有意义。

  已经进驻运河园的石语堂玉石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能够在有着浓郁越文化氛围的运河园内建这样一座博物馆,既是对前人的致敬,也进一步丰富了运河的文化内涵。博物馆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馆长包顺润说,把民营博物馆融入大运河文化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邱志荣介绍:“现在有关人士的古船博物馆也正在筹划之中,在上虞更是建了青瓷博物馆,而随着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还将在运河园内建一个综合性的浙东运河博物馆。“我个人是希望让这些博物馆进入运河园内,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博物馆集群。”他也谈到,这些博物馆的建造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

标签:博物馆 集群 运河 编辑: 金燕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