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 > 人文 > 越文化研究 正文

传承家风家训 上虞年近八旬老人坚守乡贤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16-12-22 20:49:13 来源: 上虞日报 文新

  每天伏案而作,笔耕不辍

  经遵义的家在驿亭镇小背后的一座老房子里,白墙青瓦,四合小院,后门头的老樟树是他家最明显的标志。冬日的暖阳缓缓地洒进书房,77岁高龄的经遵义就这样每天伏案而作,笔耕不辍,似乎总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我最近正在帮忙编撰《上虞教育志》,已经收集了不少资料,估计还得花上许多时间。”

  记者了解到,从春晖中学退休后,经遵义就开始挖掘整理白马湖文化和乡贤文化,并于2008年在上虞区率先成立乡贤研究会驿亭分会,担任会长一职。他说:“驿亭镇素来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我们开展乡贤文化研究,挖掘保护人文资源,也是为了传承、弘扬当地的优秀历史文化,凝聚乡亲乡情,推动我们驿亭镇的文化建设。”

  他是春晖中学的原校办主任,多年来一直热衷于白马湖文化研究。他是著名乡贤经亨颐的后裔,历时两年编撰修订《驿亭经氏敬修堂家乘》。他是上虞乡贤精神的传播者,8年来不辞辛劳,各地奔走,努力将驿亭分会打造成“乡贤文化研究示范基地”。他就是坚守在乡贤文化建设路上的老学者——经遵义。

  人贵违世俗,粪土名和利

  作为关工委的青少年成长顾问,经遵义也经常走进学校开展宣传讲座,向学生们讲述乡贤故事,传播乡贤精神。就在前段时间,他还抱病为小越镇退教协会作了乡贤精神报告。同时,他又一手策划、编撰了“经叔平纪念馆”的全部文案,并协助做好乡贤陈列室的布馆事宜。每次遇到有乡贤后裔回家寻根,他也总是不辞辛劳帮忙牵线搭桥,认真做好联系接待工作。

  同时,为了传承家风家训、启发后代,进一步弘扬乡贤精神,经遵义还耗时整整两年编修刊印了《驿亭经氏敬修堂家乘》,并于2016年在驿亭镇小举行隆重的圆谱典礼,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乔樟春落叶,青山夏着衣。人贵违世俗,粪土名和利。”这是经遵义写下的座右铭。他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不求名,不计利,只要他还跑得动、写得了,就会一直坚守在传播乡贤精神,弘扬乡贤文化的路上,以一名老学者的姿态秉烛夜行,不畏劳苦。

  追寻乡贤足迹,弘扬乡贤文化

  驿亭镇乡贤研究会成立后,经遵义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史事,查阅县志,挖掘了许多古代先贤故事,近期发现的东汉孝女包娥墓便是其中之一。据介绍,有关包娥的史料,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孟尝传》中,但包娥墓的具体位置却无从知晓。2016年,驿亭横塘孝丰村的杜家坟水库进行修建,经遵义意外获悉包娥墓的墓碑出现在了堤坝上,立刻冒雨前去求证。“因为我自己不会开车,所以只能坐公交车辗转赶到横塘,那个堤坝很陡,我手脚并用才能爬下去,最后终于拍到了残碑的照片。”正是在经遵义和乡贤研究会成员的多方努力下,沉寂千年的包娥墓终于“重见天日”。

  在经遵义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册厚厚的通讯录,翻开后,里面全是驿亭籍乡贤的联络方式和联系地址,足有好几百人。这些乡贤的资料,全是经遵义坐着公交车一个个探访询问,又收集整理起来的。除了挖掘乡贤故事,追寻乡贤足迹,经遵义还凭借着多年来深厚的文学功底,撰写了大量的乡贤文章,并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屡屡发表,积极宣传乡贤精神。2009年,他还创办了内部刊物《乡贤通讯》,集乡贤寄语、活动介绍、人物专访、故土寻根等内容于一体,大力弘扬乡贤文化,进一步提升对外知名度。

标签: 编辑: 金燕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