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春晖村:走上有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路径

发布时间:2017-04-06 10:21:37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绍兴4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楼丽君 刘盼 朱胜钧 阮佳波早上大雾过后,太阳冉冉升起,带着丝丝暖意。踏着春的节拍,记者驱车来到上虞区驿亭镇春晖村,想在春日独特的气息里,领略白马湖之文化,感受白马湖之情味。

  春天的白马湖,一如平时的宁静。湖水透过淡淡的雾,依然像镜子一般清晰地托出山的倒影,一幅无言无声、美得醉人的水墨画,不用描绘便浑然天成。

  

  “活下去”才是真保护

  就在春晖村赵岙自然村入口,一个傍水公园吸引了记者。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把这个公园称为“湖心岛”。因为之前这里是一片位于白马湖上的小岛,前些年经过改造后,成了现有的公园。岸边一长排柳树在风中摇曳,远处,有小船漂在湖面上,野鸭扑腾嬉水。白马湖上白鹭飞,给这个白马湖畔的赵岙村更添灵动美。

  

  记者饶有兴致地绕湖心岛转了一圈,坐于岸边的石凳、木椅上小憩,微风拂面,没有一点杂质。与湖心岛隔湖相望的,便是春晖中学,学校文化与白马湖文化相伴而生,相映成辉。美丽乡村建设为赵岙村镶上了一道亮丽的蕾丝边,休闲长廊、观景亭、游步道……这里无疑成为当地村民茶余饭后健身、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好去处.

  湖心岛的东边,是经过修缮的一个老台门。据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介绍,台门名叫“老屋台门”,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属于明清建筑,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记者在铺满青石板的台门与穿堂间穿行,从这座写满了沧桑的古建筑上阅读明代的流畅简洁和清时的富藻繁丽,用心灵触摸逝去百年的每一寸流光。

  台门口,不少老人围坐在那儿悠闲地晒着太阳,院子内晾晒着刚加工完的番薯条,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甜香味。青堂瓦舍、庭院深深,久经年岁的老台门,静静地保持着原有的姿势与装扮,时间的流逝在此也仿佛缓慢了许多。

  

  据春晖村党支部书记赵增荣介绍,整个村子由赵岙、郑岙、南大岙和西徐岙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越往村子深处,灰白的外墙、雕花的门板、交错的柱檩和屋脊上镂空的装饰等一出接着一出上演,每一幢都显得十分大气,以及等同于当地人的直率与敞亮。虽然部分老台门已被翻修,但从保存较为完好的几个台门来看,都在规模和工艺上到达了高于生活的品质。

  “在我们村,像‘老屋台门’这样的老台门还有十来个,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我们这拥有全镇最大的古建筑群,我们村还是上虞区文化名村。”赵增荣自豪地说,村里的台门多是以单个形态存在的名人故居、老台门、乡土建筑、传统民居等,每个台门里都居住有十来户人家。

  在赵增荣看来,这些老台门粉墙黛瓦、建筑考究、工艺精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宝库。村里一直呼吁:保护这些老台门就是保护上虞的“文化基因”,只有“活下去”才是真保护,并号召住在台门里的各家各户共同参与保护工作,人人充当义务文保员。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保护开发工作的进行,春晖村已日益成为都市人寻幽探古、节假休闲的好去处。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不少人寻着白马湖的山水而来,在春晖村逗留玩赏。“春晖村从历史文化名村到美丽乡村、美丽经济,一步步走来,转型得非常漂亮,现在‘美丽经济’雏形显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赵增荣提起村里的热闹情景时,禁不住喜上眉梢。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春晖村的日游览量近400人次,不少村民已发现了旅游这个绿色产业可能给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变——土特产俏了、农家乐生意旺了,钱袋子更鼓了。“现在来春晖村玩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何让更多人来村里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赵增荣说,接下去,他们有意开发民宿,让游客在当地能玩、吃、住、购“一条龙”。为了增强旅游体验感,村里还将开发农耕体验区,让游客能在春晖村的青山绿地中体会回归田野和自然的乐趣。

  “乡村共同体”托起美丽乡愁

  “所谓‘乡村共同体’,其精髓就在于源于共同的外部风险而形成的村民凝聚力,诸如宗族、乡绅等内生于乡村中的治理力量以及乡风民俗。”赵增荣告诉记者,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村里建立了以村民为主体、嵌入乡村的新治理力量为依托、互助共济的乡风民俗为支持的“乡村共同体”。

  

  据介绍,春晖村依托“乡村共同体”,扎实做好权利义务一致、公平负担为原则的“一事一议”制度,确立村民主体地位,积极整合村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确保村民平等协商参与,充分保障村民对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扶持有广泛代表性的农业合作组织,大力扶持积极投身乡村公共事业的“新乡贤”“致富带头人”及社会组织,使这些乡村新治理力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完善新“村规民约”,以自治精神为原则,通过协商讨论,形成乡村生产生活的共识性规则,并将“村规民约”作为村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成为撬动诸如邻里第一支援、乡贤威望等饱含智慧与温情的乡风民俗的杠杆。

  “家”是唤起乡愁记忆的突出因素,“没有家园就没有乡愁”,依恋家园成为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情感需求。“乡愁不是自我陶醉,乡愁也不是伤感无奈,我们力求将乡愁记忆扎扎实实地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去,让它成为我们未来美丽家园永续发展的引擎。”赵增荣表示,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除夕和中秋这样的重要节日,人们的乡愁记忆会很容易被唤起。

  同时,由于乡愁记忆往往基于人们的日常交往,因此在熟人圈里更容易引起乡愁的共鸣,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对乡村和小镇的乡愁比大城市会更加深刻。而如何将乡愁记忆活化与新农村发展相结合,发掘乡愁记忆中潜在的文化、社会以及体验经济的价值,是镇、村两乡领导班子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春晖村积极抢抓新农村建设,一边重点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河道整治、村庄绿化等工程,一边又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为契机,借助杨梅文化、春晖文化与传说典故,因地制宜实施美丽乡村景观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村庄整体美化、环境改造提升、公园绿化建设、沿湖砌石整治等四大工程。同时,积极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精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乡村共同体”,让良好的乡村治理生态和青山绿水一样,成为美丽乡愁的最好依托,让美丽乡村真正实现既能留住乡愁,又能展望未来。

  “再回故乡疑似客,浓浓乡情哽胸口,任感情潮汐奔流,任思绪悠悠穿越时空。”瑞典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院长、春晖村著名乡贤郑立荣向记者诉说自己的“恋乡”情节,也许今生,为了工作,他注定独在异乡,远离亲人。但故乡却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拐杖,给予他的是一份对于家乡的热爱与坚守。

  

  “记得离开家乡的时候,家人对我说过:‘好男儿要以海为家。’那时也许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回想起来,家人的话是在告诉我,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不论身在何处,都要记得自己的故乡,不要忘掉对故乡的那片热爱。”郑立荣深情地说,更重要的是,要把脚下的土地当做自己的家乡,怀着对故乡的热爱去生活,去工作,去奉献。“即使身在异乡,我也要努力地去生活,认真地去工作,默默地去奉献,深深地去热爱,这也是每个远离家乡的人对故乡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的思念。”

标签: 编辑: 朱银燕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