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为特殊的孩子送教上门 上虞“娘子军”送教团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7-07-12 16:26:2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绍兴频道7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冯楠)“莹莹妈妈,记得每天抽时间让莹莹练习挺胸,抬头,会慢慢好起来的。”进入7月,和普通学校一样,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教师章青也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与学生和家长告别。但让她放心不下的是,一个暑假过去,孩子们是否还能记得教过的穿衣穿鞋,学过的儿歌汉字,甚至她本人。“我们的教学特别需要家长的配合,作为老师,放了暑假也要尽量多露面,和孩子保持熟悉的状态。”章青如是说。

  据了解,从2014年秋季开始,送教上门成为上虞区安置重度残障儿童少年接受基础教育的主要方式,由上虞区一支6人组成的“娘子军”送教团队担起这一特殊重任。她们每周往返于各乡镇(街道),让孩子不出门也能享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和认知教学。

  沉默的特殊群体渴望特殊的爱

  “这是一个沉默的群体,他们很少出门,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所以很容易被忽视,甚至被家长忽视。”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林敏静介绍,为了摸排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的重度残障孩子,他们每年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跑社区,进农村,一个一个上门核实评估。但有的家长好面子,不愿让外人知道孩子的实情,常把老师们婉拒门外;有的缺少意识不了解,需要上门做好多回工作,才接受“送教”这件事。

  据统计,到2016年底,属于上虞区户籍的持证义教段残障孩子共186名,其中重度、极重度的有51人,享有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现成的教案和方法,每一个都需要摸索。”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谢美君告诉记者,送教前,老师们都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搞清楚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应情况、健康情况、家庭环境等,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送教方案,逐人送教上门,确保送教效果。

  同时,在6人“娘子军”送教团队的背后,还站着一个由41人组成的特殊教育教研组,他们负责为送教教师做长年的培训,源源不断地输送更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更先进的研究成果。

  “小新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面无表情,但听到音乐,会微笑。下次再为他尝试不同的打击音乐。”送教教师黄金锦接触的一位学生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长年卧床,身边只有奶奶照顾。“对他来说,有质量的陪伴更重要。指导奶奶学会和他进行简单的眼神交流。”据了解,目前每位学生每周接受一次送教上门,每次一个小时。教师会在送教过程中会做好送教服务工作记录,及时和家长及学生沟通。

  不理人的“高冷”孩子会送老师上车了

  “看到我扭头就走,我当时心里也咯噔一下。”董燕平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送教上门的情景,一个全程“高冷”不理人的孩子小甘。怎么办呢?董燕平决定观察小甘的兴趣点。第二次上门,她带去了不少教学道具,七巧板、拼图、画写板,还有女儿玩的小汽车。想不到,小甘一下子盯上了小汽车。董燕平眼前一亮,后来又陆续搬来了更多的汽车模型,教他辨别大小,认识颜色,简单算术。终于,孩子不再躲避不理人,开始安静地坐下来思考,慢慢和她有了互动。有时孩子想做什么事,也会拉她一起去。一个月后,孩子居然拉着她的手跟着出门,一直和奶奶将她送到公交站。而另外一个以前总用双手遮挡眼睛的自闭症男孩,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指导,现在也能自然地与人对视了。

  据了解,在送教的重度残障孩子中,每一个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偏重肢体残疾,有的是严重的智力障碍。章青所教的一个学生小玲,属肢体一级残疾。因为脑部的血管瘤,动过好几次开颅大手术,导致单侧偏瘫,只有左边一侧的肢体能力较好。在最初的接触中,章青发现小玲的认知能力比较强,为她专门安排了读书认字写字的教学。“小玲非常懂事坚强,已经会用左手写字了。”章青说,现在每次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小玲都会在妈妈的监督下出色完成。这给了她和孩子家长无穷的动力。

  “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是,送教上门的孩子能康复到特教班,特教班的孩子能康复到随班就读,学会自理,慢慢融入社会。”林敏静介绍,截至去年年底,上虞区已有5个送教生转到特校上学,另有1位学生由送教直接转为随读学生。

标签:上虞 娘子军 康复训练 认知教学 编辑: 金燕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