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带女儿一起支教四川的教师贺伊娜:体验是最好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22 14:56:50 来源: 绍兴日报 徐霞鸿

  支教,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但绍兴市越城区的这一家三口,却有点特别。今年9月,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的唐泽民、贺伊娜夫妇,带着年仅11岁的女儿唐格格,去地处四川西南部山区的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支教。这样的举动,在浙江省内也少见。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一家三口的支教生活过得怎么样?今年11月20日是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传统新年,夫妻俩有一个星期的假期,他们趁机回了一趟绍兴,记者也有了一次与他们面对面的机会。

  体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当时的决定,其实还是挺快的。今年是越城区确定对口帮扶马边的第一年,8月底我们才知道越城区教体局制定的援川支教方案,9月份就出发了。”11月18日,与唐泽民一家坐在塔山中心小学的教室里,风吹在身上颇有寒意,但听着他们一点一滴地讲起马边支教的经历,记者的心头却是暖暖的。

  唐泽民、贺伊娜夫妇,都是备受家长和学生们喜爱的好老师。教龄19年的丈夫,是塔小的总务处主任、体育老师,多次荣获市、区先进个人称号。从教20年的妻子是一位语文老师,曾获市十佳智慧班主任、市五星级班主任、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开始是唐泽民先报名的,然后我也动心了。”贺伊娜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她曾有过一次短暂的贵州支教经历,“那次只有一个星期时间,但当我站在那里的讲台上,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心里五味杂陈。我记得那天上完课,许多旁听的老师都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希望我也能为他们班的孩子上一次课。”

  如果说,仅仅作为教师,唐泽民、贺伊娜夫妇是十分期待这次马边之行的。但是作为父母,他们最顾虑的就是女儿。“跟着我们去支教,首先意味着所有的兴趣班要暂停。甚至在去之前,我们都不知道马边的教材是否与绍兴一样。”贺伊娜说,她也曾犹豫过,要不要把女儿留在绍兴,而女儿起先也是不愿意去的,因为舍不得这里的同学。不过,最后他们还是说服了她。

  “可能学习上会有一些耽误,但她在这段经历中所能得到的,一定会更多。”唐泽民说,他坚信体验是最好的教育,若不是亲身经历,她也不会知道珍惜。虽然才短短两个月,但他已经能感受到女儿身上的变化。“和许多城里长大的孩子一样,她总是有些娇气的。但现在好多了,见到小虫子也不会哇哇大叫了,与当地的孩子也能很快玩在一起,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而让贺伊娜稍稍松口气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教材中,语文、数学两门课与绍兴相同。“但其他课程都是不同的,比如英语是苏教版的。”为了让女儿尽量不在学习上与绍兴这边脱节,她还将绍兴的教材都带了过去,利用休息时间,给女儿补课。

  “其实,最怕的还是她生病。”唐泽民告诉记者,学校对他们一家三口非常照顾,比如他们吃不惯辣,就一再叮嘱食堂不给他们的菜里放辣椒。但和相对贫乏的教育资源一样,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医疗也相对落后。“那边的医院是没有儿科的,只有内科和外科之分。而从马边彝族自治县到乐山市区,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非常不方便。有一次女儿发烧了,烧了两天,幸好没什么大碍。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在那里援医的两位绍兴医生。”

  一次难忘的经历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教育资源匮乏。为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越城区确定了对口帮扶马边计划,通过自愿报名,每年选派3名小学教师到马边支教一年。

  “和想象中有些不同,我们所在的民建小学,是当地最好的一所中心小学,在校学生有2700多名。校舍是2014年建成的,很新,各项教学设施设备也都挺齐全的。”对于这所支教的小学,贺伊娜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她教的是四年级一班的语文,全班有63个孩子。但是,很快她就感受到了中西部教育与江浙一带的较大差距。

  “学校有专门的实验室,但是却没有用起来,科学课没有专门的老师,很多都是班主任兼的。”贺伊娜在支教中,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在彝族地区,很多家长都是不识字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

  因此,作业完成的质量,一直是让贺伊娜头疼的一件事。“每到星期一,心情总是最差的。63本作业本批改下来,能够全对的不超过5人,还有七八个人是不做的。此外,成绩两极分化也非常严重,好的孩子也很优秀,在同样没有父母督促的情况下,能考到99分。”贺伊娜还发现,这些长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很少能有走出去的机会。“从马边到乐山,4个多小时的车程,全班只有6个孩子去看过乐山大佛。”

  如果说,民建小学的情况在当地还算好,那么11月14日的一次下乡经历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那天,我们去的是一个纯彝族区域。先去的是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只有一个老师。整个教学楼,也只有一间教室。我伸出双手和他们打招呼,20多个孩子竟然没有反应。他们忽闪着大眼睛,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后来又去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也只有一位老师,但有两个班,一个班由9个一年级学生组成,另一个班是20多个幼儿园的孩子。”贺伊娜了解到,在彝区,很多孩子不会讲汉语,而既懂彝语又懂汉语的老师非常缺。为了上学,有的孩子每天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一直到2014年当地政府开始实行“一村一幼儿园”后,这种状况才有所好转。

  作为体育老师,唐泽民也同样感受到了当地学校对这一学科的不重视。“山里的孩子,身体素质还是挺不错的,只是缺乏一些系统的训练,不然一定可以出成绩。”唐泽民告诉记者,他们学校这么多学生,才8个体育老师。像一些体育比赛,到现在也才刚刚起步。“今年马边第一次举办综合性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甚至都没有室内的场地。”

  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今年11月20日,是彝族的传统新年。在乐山市,只有两个彝族自治县是可以放假的,马边,就是其中一个。趁着假期,唐泽民一家决定回一趟绍兴。

  “一个多月前,我奶奶过世了。我们因为刚去支教不久,就没有回来。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去奶奶的墓地拜祭一下。”唐泽民告诉记者。

  除了家事,唐泽民还牵挂着塔山中心小学的公事。作为总务处主任,要交接的工作千头万绪,有些还需要自己亲自处理。所以利用放假这几天,回塔小“加班”。

  而贺伊娜,则打算带着女儿唐格格去一趟北京。除了游玩,两个人还是带着任务去的。“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两篇关于北京的文章,一篇是颐和园,一篇是长城。我是去过北京的,所以讲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们讲我在北京时的经历。我和他们说,这个颐和园的画舫,贺老师曾经在那里拍过一张照片。孩子们当时就吵着要看照片,但我的照片放在绍兴。所以,这次去北京,我希望能多拍些照片回来,给孩子们看。同时还答应他们,给他们带一些北京的礼物回去。我女儿也一样,她的班主任已经和她讲好了,叫她回去一定要给班里的孩子们讲讲北京的故事。”贺伊娜说,马边人都非常淳朴,大家相处得很愉快。

  贺伊娜说,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太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而唯有知识,才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把金钥匙。“我的这一年支教,想从根本上去改变他们的现状,希望是很渺茫的。我所能做到的,是在课堂上给他们带去一些知识,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我希望把我所知道的课外的知识讲给他们听,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从而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贺伊娜说,她希望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有一节课上,我和孩子们谈到理想。问了几个孩子,他们都说希望成为有钱人。我愣住了,但再一思考,其实可以理解。在这样一个贫困县里,孩子们听到最多的莫过于摆脱贫困了。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走出大山改变大山建设大山’几个大字,也许孩子们未必能理解这句话,但是若干年后,我相信这颗种子是可以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的。”

  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贺伊娜在民建小学还肩负起传帮带的任务。“带了三个徒弟,大家通过互相听课的方式,交流心得,提升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也因为那次下乡经历,唐泽民与贺伊娜正在酝酿一个“暖冬计划”。“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许多山区的孩子却还穿着夏天的单衣,冻得鼻涕直流,所以我在想,能不能给他们捐一些棉衣。”唐泽民说,他已经在微信中和塔山中心小学校长方明江提起过此事,方校长也十分赞同。所以,这次回来,夫妻俩也希望与校长面对面地就这个“暖冬计划”商讨出一个可行性方案。

标签:支教 贺伊娜 编辑: 金汉青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