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十九大时光丨上虞乡贤研究会陈秋强:乡贤背后的乡贤

发布时间:2017-10-23 09:53:3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绍兴频道10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郑培庚)“拆迁上虞曹娥老区,建设新曹娥,我们乡贤研究会正在着手收集资料、拍摄照片,留住乡愁,现在文字资料收集16万字,打算出版一本《忆曹娥》一书。”10月22日上午,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欣喜地介绍,经过17年的努力,上虞乡贤文化这一优秀的人文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激活和弘扬,铸就了上虞乡贤文化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乡贤研究会也被外界誉为:“一扇宣传上虞的窗口、一部乡土文化的110、一个文化策划的智囊团、一座家乡游子的连心桥、一盏校园学生的导航灯、一帖乡村治理的良药。”

  “今后的五年当中,我们将按照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重视传统文化的指示,进一步做好乡贤文化工作,推动乡贤文化由室内走向室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以文化人,教育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乡,报效祖国,建设家乡,将乡贤文化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凝聚力。”听了习总书记的报告后,陈秋强坚定的说。

  据悉,上虞乡贤研究会成立于2001年1月6日,是中国第一家以“乡贤”命名的社团组织.乡贤研究会。目前拥有乡贤理论、乡村治理等9个研究中心,57所少儿分院,20个乡镇(街道)分会,11个村级乡贤文化传承基地和228个乡贤参事会。

  2015年5月21日,中宣部在上虞举行“全国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学习上虞经验,做到学到手、带回去、用起来。”上虞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成全国样板。

  生于1943年的陈秋强,出身书香门第,曾担任过十几年的中学校长。改革开放后,陈秋强有过一段办厂和经商的经历,但祖传的血脉、校长的体悟、家庭的氛围,让文化成了他生命最重要的基因。20世纪90年代初,陈秋强在深圳办厂,与其他人谈起家乡时,却发现几乎没有人知道上虞这个地方。

  “上虞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名贤硕儒更是彬彬济济,却为何籍籍无名?”陈秋强一方面为传统文化、乡贤文化的冷落而担忧,一方面也对如何弘扬和复兴传统文化、乡贤文化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思考。

  回到上虞后,陈秋强有了与上虞传统文化特别是乡贤文化更多认知和接触的条件,他越来越意识到,那么多宝贵、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濒临湮灭消失的危险,如果再不抢救挖掘,历史文脉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层。于是,他辞掉总经理的职位,将业余时间放在了对上虞乡贤文化资料的研究与考证上。

  从此,差不多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他都要跑村落、探故居、访老人、找线索,足迹遍布上虞21个乡镇。而据此写成的50多篇介绍上虞乡贤名士的文章,在媒体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挖掘家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发展。”这是陈秋强为乡贤研究会定的工作宗旨,16年来,乡贤文化研究的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就证明,这一宗旨不但定位准确而且很接地气,为乡贤研究会日后打出一片天地,奠定了方向和保障。十六年的探索、耕耘,上虞乡贤研究会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被《光明日报》称作“上虞现象”,被中宣部领导誉为“上虞经验”,上虞乡贤研究会成为上虞乃至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传承、弘扬和复兴乡贤文化中,我只是一个持灯者,能照亮的或许只是一段路程。如何才能够重现乡贤文化,重新捕捉到乡贤文化的真谛,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好在现在加入乡贤研究会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对乡贤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更是力度空前。有无数持灯者源源不断的接力,乡贤文化定能长久庚续,星火燎原。”说这话时,已75岁的陈秋强,饱经风霜的脸上一片欣慰。

标签:上虞 乡贤 研究会 编辑: 金汉青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