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八旬老人能文能武 希望有生之年每天写一点绍兴文化

发布时间:2017-06-18 09:56: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张影 见习记者 黄唯诚

 

       浙江在线-绍兴频道6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影 见习记者 黄唯诚)踏入董文全的书房,你会由衷地发出感叹,书房的藏书量与老人的朴素。这位79岁书卷气息浓厚的老人,实则是文武双全——文能提笔讲绍兴,武能教人打太极。

  文能提笔讲绍兴

  近日,当记者来到绍兴市区罗门北村的董文全家时,老人正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地敲击键盘,创作他的小说《燕窠湾》。董文全告诉记者:“这是一部描写抗战时期绍兴妇女营故事的作品。有时候我发现,本地人对自己的家乡历史沿革知之不多,我希望把家乡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绍兴人了解真正的绍兴。”

  董文全的老家在王坛镇丹家村,这辈子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能要归功于小时候身边的放牛老者讲绍兴故事对他的启蒙。上学后,他总是如饥似渴地沉浸在一部部文学作品中。上世纪60年代,董文全入伍在南京,他的小说处女作《赵军医》,在南京军区文化部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诞生了。

  此后他在《东海》、《野草》等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作品。长篇小说《天灯盏》,短篇小说《智取剡西镇》、《风从山外来》和散文《红卫山的清晨》等是他的代表作。《新来的女驾驶员》还被浙江出版社收集在短篇小说集《凌霄》上。

  在这些小说作品中,有一部长篇小说《碧岩溪畔》,耗费了董文全最多的心力。“我从1960年开始构思写这部小说,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不断打磨这部作品。上世纪70年代,浙江省创作会议在绍兴召开,指定发表10部长篇小说名录中,就有我的这部,当时浙江出版社专门派人给我指导,准备在1975年第四季度出版,最终因种种原因,小说无法发表。”董文全说。

  1977年,董文全的小说《碧岩溪畔》引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注意。一位姓金的编导亲自上门和董文全商量,希望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箭》。改好后,金编导大为赞赏,然而过了些时,来了三个人,说这个剧本由他们来修改,并告知作者“董文全”三个字,只能放在剧作者的最后面。年轻气盛的董文全不愿意看到自己十多年孕育的果实,成为他人的嫁衣,于是改成《箭》的电影剧本,最终也没有拍成电影。

  武能教人打太极

  “别看我现在年纪大了,其实让我对付一两个年轻人,也是可以的。”董文全说笑着在记者面前打起太极拳来。

  原来,在部队写小说《碧岩溪畔》时,由于用脑过度,董文全患上了失眠症。十多天不合眼,两个眼圈黑黑的,部队送他到南京八一军医院住院就诊,但一周治疗仍不见任何效果。这时,照顾董文全的护士长提议:“不如跟我学太极吧,能缓解你的紧张情绪,说不定能促进睡眠。”

  就这样,董文全跟着护士长在医院的草坪上,学起太极拳来。董文全有一定的武术基础,短短一个小时,他就学会了24式太极拳,等护士长走后,董文全一个人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至中午。吃完午餐,董文全倒头就睡,没想到这一睡整整睡了近50个小时。一觉醒来,董文全熬夜写小说的不良症状已全部消失。

  从此,他就迷上了太极拳。

  退伍之后,董文全回到绍兴,拜绍兴本地的太极高手沈友梅为师,每天早上练习太极拳,这一习惯一直保留至今。他不光自己打太极强身健体,还乐于教授他人。

  上世纪90年代起,他在老年大学教拳十年,在教育系统教拳十年,徒子徒孙遍布绍兴,全国、省、市比赛,夺魁的徒弟大有人在,他本人曾获得全国、省级比赛金牌十块。他在教拳中,最注重的是养身保健,强调放松使气血畅通,跟他学太极拳的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通过打太极拳,身体个个都有好转。

  人老心不老,热心永不倒

  1979年,董文全被调入政府机关,由于平时事务繁忙,写小说的心也慢慢沉寂下来。退休后又在教育系老年体协,直到2016年,78岁的他再次拿起笔时,无数腹稿涌现。如今,董文全每天清晨五六点,花两个小时写小说,上午到塔山打太极,中午两小时午休,下午会会朋友、看看电视,晚上9点前睡觉,雷打不动。

  董文全说:“绍兴的故事我一辈子都讲不完,我想在有生之年,每天写一点绍兴的文化,绍兴的历史,让绍兴人更懂绍兴,让离绍的乡亲,有一份来自故乡的牵挂。至于好坏是否,就让后人去评点。只要梦想成真,也就不愧来世上一次了。但是,日见年老,要想保住有这个活力,就必须天天练太极拳,以保证身体有一定的活力。寿命的长短,自己无权做主,活得轻松愉快,自己是可以做主的,因为生命在于运动!”

标签:老人 希望 有生之年 编辑: 金燕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